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区网站:
考试类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52)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52)

2015-12-23 08:43:43 字号: | | 推荐课程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有关人士认为,“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例如,“草图”中留下了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不少可能包含着重要的医学信息的空白又顽固地拒绝“泄露自己的秘密”。除了最先完成的22号染色体长臂中有3%被证明无法解读外,从那时以来完成的4号染色体也留有很多空白。此外,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

据国外某些杂志报道,即使到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某些基因将被忽略不计。而蛋白质作为生命三联体的最后一位“成员”,又是迄今为止最难攻克的堡垒。

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种差别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目前,生物学家已利用单个DNA中的变化来跟踪人体基因的变异,并借此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人类大部分的DNA都是“垃圾”,几乎不起什么作用或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这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的“大杂烩”。事实上,大量在维系细胞的基本功能,如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样的基因没什么两样。

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们曾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的基因。例如一种古怪的被称为“声波刺猬”的基因,它对昆虫在成熟中翅膀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相同的基因,在人的胚胎中则起着协调手臂生长和发育的作用。所以,人类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更为接近也就[    ]了。例如鼠的基因与人极为相似,它的基因组一致被描述为探明人类基因组的“罗塞塔石碑”(即为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线索的石碑)。此外,猩猩的DNA与人只相差1.5%,因而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看来,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正是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过程,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至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所以,有专家将基因比作砖块,“用它既能修车库,也可以盖摩天大楼,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

1.1.

下列对人类基因组研究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据国外有关杂志报道,即使到了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很多基因无法解读

B.“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

C.人类基因组草图只能描绘90%的基因组,因为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

D.迄今为止的研究中,只有作为生命分子三联体的最后一位“成员”——蛋白质尚未攻克

1.2.

下列对“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类曾经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基因

B.人与老鼠的基因极为相似,猩猩的DNA也与人只相差1.5%,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就在于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有基因而获得进化

C.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至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

D.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正是生物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佐证

1.3.

下列对人类基因工作组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图”中留下了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不少可能包含着重要医学信息的空白依靠目前的科技无法解读

B.生物学家已能利用单个DNA中的变化来控制人体基因的变异,并借以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的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C.人类大部分DNA几乎不起作用或者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这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这说明“万物之灵”的人类的起源实际上也是很“卑微”的

D.人类的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更为接近,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1.4.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旦科技发展可以使我们填补上草图中的空白,所有重要的医学信息便随之“泄露各自的秘密”,人类便真正成为了自由的人

B.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必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状的基因没什么两样,但重要的是各自的改良和组合,从而产生了复杂的人

C.“用它既能修车库,也可以盖摩天大楼,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是指同一个基因既可能构成低等动物,也可能构成人类

D.人体解剖学是人们从宏观上了解自己,人类基因组计划则将使人们从微观上,也就是说从根本上了解自己

1.5.

文中[   ] 应填入的词语是( )。

A.不足为怪

B.顺理成章

C.理所当然

D.见怪不怪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1928年,英国有一位名叫森金斯的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一些金属经过高温处理或添加某些元素之后,会变得像面团和软糖一样柔软和易于加工。只要施加很小一点压力和拉力就可以延长几倍、几十倍以至几千倍。于是,便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超塑现象,并把具有这种特性的金属,称之为超塑金属。

众所周知,金属在常温下是以固体状态存在的。晶体原子排列成紧密的晶格点阵,保持着其原有的各种特性。而当加热到一定高温之后,有一些金属和化合物中的晶格原子就变得活跃起来,从而打破了原有的紧密的晶格点阵,降低了原子间的结合力,增加了金属的[]。这样,原来难以进行加工的固体金属就会变得易于成型。

超塑金属具有两个非常有用的特点。一个是在到达超塑性温度以上时,金属显现出的易于加工的柔软性能,伸长率可达到500%~2000%,个别的竟可达到6000%;另一个是在常温下重现的抗压、抗拉和耐腐蚀性能。科技人员利用它的这种双重性能,就可以制造出许多具有独特功能的超级合成材料,创造出先进的金属加工工艺,生产出许多新奇的产品。现在,超塑金属已经在众多的领域中大显身手,表现出新颖、奇特的功能。

在航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中,需要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低密度的新型复合材料。过去,普遍采用粉末冶金、扩散焊接和电化学等方法来制取。超塑金属的出现,为人们制造复合材料找到了进行合成的新方法。在超塑状态下,把铝、硅基的脆性合金压制成几十微米厚的薄片,以此作为基体材料。然后,再在基体材料中渗入硼纤维或碳纤维作为骨架。这样,就可以综合基体材料和骨架材料的双重优点,相互取长补短,制造出合乎要求的超级材料。例如硼纤维和铝制成的复合材料,用来加强飞机上的衬板,可以使机翼的刚度提高50%,自重减轻一半。若是用来制造整个飞机,可以使整体重量减轻近四分之一。

利用超塑金属还可以进行成型工艺的加工。加以很小的压力,就能够产生很大的变性。经测定,超塑金属的成型压力仅为一般金属的几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一般地说,采用45吨的压机就可以成型,而一般的金属冷挤压成型则要用300吨以上的压机。而且,采用超塑金属加工零件可以一次成型,节省了其他的加工工序和时间。如制造钛合金涡轮盘,若采用机加工的方法每件需要32~56小时,现采用超塑性高温加工,每件成型工时只需要10~20分钟,工效提高了近80倍。同时,材料消耗也降低了一半。

2.1.

上文第二段中[]的恰当措辞应为以下哪一项?(  )

A.柔软性

B.拉伸性

C.可塑性

D.超塑性

2.2.

以下关于“超塑金属”的叙述,哪一项符合文意?(  )

A.金属的超塑性是在高温的条件下发生的

B.在到达超塑性温度以上时,超塑金属显现出易于加工的柔软性能,伸长率常可达到500%~6000%

C.超塑金属易于成型

D.在高温低速条件下,超塑金属内部会发生变化,不具有微细晶粒

2.3.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哪一项?(  )

A.在高温条件下,超塑金属没有抗压、抗拉和耐腐蚀性能

B.运用于航空和航天技术中的超塑金属是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低密度的新型复合材料

C.采用超塑金属加工零件可以节省加工工序和时间

D.超塑成型加工的方法正在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2.4.

下列关于“超塑金属”应用于航空及航天领域的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  )

A.在超塑状态下,把铝、硅基的脆性合金压制成几十微米厚的薄片,以此作为基体材料

B.在基体材料中渗入硼纤维或碳纤维作为骨架

C.把超塑金属用来制造整个飞机,可以使飞机整体刚度提高50%、重量减轻近四分之一

D.综合基体材料和骨架材料的双重优点,相互取长补短,制造出合乎要求的超级材料

2.5.

以下哪项说法不符合文意?(   )

A.超塑金属的成型压力比一般金属小得多

B.超塑金属永远不会生锈

C.采用超塑金属加工零件只需要一道工序

D.超塑金属在成型工艺的加工方面具有一般金属不能比拟的高效率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跟电视一样,收视率对中国的电视和广告行业而言,是个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在中国的应用不过短短二十余年。由于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指标,因此不仅国内开展此类业务的经验还有待摸索和积累,而且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专家和机构也少之又少。如此一来,在当前收视率已经被看作电视、广告行业的通行货币的情况下,促进收视率调查的公开、透明和公平,就显得尤为迫切。根据美国、英国等开展该项业务较早的国家的经验,要真正实现收视率调查的公正、可信,不仅需要收视率调查机构本身的科学方法和诚信态度,更需要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调控及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而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通过一组报道,让更多公众知道了收视率这个行业术语,了解了收视率调查的方法,未尝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另一方面,在获得了准确可信的收视率后,更为重要的恐怕是如何看待和使用收视率。说到底,收视率只是一个可供行业参考的数据,任何对其本身的攻击都只是,而如何将它用得科学、用得合理,却完全关乎从业人员的态度。

实际上,与收视率一样,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点击率、电影票房、图书销售量、剧院上座率等等一系列数字,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俨然将成为衡量文化产业各门类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殊不知,文化产品质量的优劣,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却远不是几个简单的数字就可以量化评估的。一味地追求与商业利益挂钩的数字效应,不仅不能反映产业发展的真实面貌,还难免使产业发展走向歧途。从这个意义上说,收视率造假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不仅要警惕“惟收视率是瞻”,更要警惕整个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惟数字是瞻”。

3.1.

第1段意在阐述这样一种观点,即(  )。

A.保证收视率公正可信的前提是了解收视率调查方法

B.现在我国亟需促进收视率调查的公开、透明和公正

C.目前在收视率调查方面我国仍需借鉴英美等国经验

D.只有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监控才能保证收视率的真实

3.2.

关于收视率,下列哪项与本文不符?(  )

A.收视率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行业指标

B.收视率只是一个可供行业参考的数据

C.收视率调查的经验还有待进一步摸索和积累

D.对收视率的态度和使用比收视率调查更重要

3.3.

填入文中第2段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欲加之罪

B.以偏概全

C.欲盖弥彰

D.推波助澜

3.4.

根据本文,合理而科学地使用收视率关键在于(  )。

A.行业专家和机构要深入研究

B.行业的主管部门要加强监控

C.行业的从业人员要端正态度

D.收视率调查机构要公正可信

3.5.

第3段旨在说明(  )。

A.简单的数字无法准确量化评估文化产品质量

B.要警惕数字效应对文化产业产生的负面影响

C.收视率与网络点击率、电影票房等本质相同

D.目前收视率造假的最大驱动力就是商业利益

在调查刑事犯罪时,DNA 证据都被视为“如山铁证”,被普遍用于证明嫌疑犯是否涉嫌犯罪以及释放被错误定罪的无辜者。可是,以色列科学家发现,包含DNA 的血液和唾液样本,都可以伪造,DNA 证据并不完全可靠。

    科学家表示,如果犯罪分子进入DNA 数据库,他们就可以不通过提取个人身上的任何组织而“________”出与数据库内一个人的DNA 相符的DNA 样本。弗兰肯博士是该研究的领导者,他在《国际法庭科学杂志:遗传学》网络版上发表的论文中写道:“通过伪造DNA 证据,任何一个生物系大学生都能伪造一个犯罪现场。”论文指出,当下DNA 分析检测技术已经成了司法的重要一环,但是DNA 证据被伪造的可能性却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

    研究人员指出,伪造DNA 检测结果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首先需要获取一个微小但真实的DNA 样本,然后通过“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将微小的样本放入大量的DNA 里。虽然通过一根头发或附有伪造DNA 的饮料杯就可以在犯罪现场“嫁祸于人”,但是通过这种扩增技术伪造出来的血液或者唾液样本会更为可信。

   ①犯罪分子可以通过盗取DNA 分型数据来伪造DNA 样本。②一般的数据库都是储存DNA 中的13 个片段来分辨信息来自哪一个人。③只需把各段DNA 信息加以组合,就可以伪造出任意一人的DNA。④而科学家通过复制每个片段上的一小段DNA 信息,就可以另外组成一个庞大的DNA数据库。⑤据悉,只要收集425 个不同的DNA 片段,就足以组合成随便一个人的DNA 信息。⑥第二种方法则依赖于DNA 分型,通常该分型被安置在一个法定的数据库里。

    DNA证据可以伪造,只是弗兰肯众多发现中的一个。美国法律分析家科恩对此表示,对于通过DNA 检测来收集信息的警方和军方人员来说,这项研究成果是个“可怕的消息”。

4.1.

填入第二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个词是(  )

A.复制

B.制造

C.仿造

D.伪造

4.2.第四段中的6 句话顺序是错误的,根据文章内容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⑥⑤②③④

B.⑥①⑤②③④

C.⑥①②④③⑤

D.①②④③⑤⑥

4.3.

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的是(  )

A.通过伪造DNA 证据,任何一个大学生都能伪造一个犯罪现场

B.DNA 分析检测技术将要成为司法的重要一环

C.通过全基因组扩增技术伪造出来的唾液样本比伪造DNA 的饮料杯更为可信

D.只要收集425 个DNA 片段就可以组合成任何一个人的DNA 信息

4.4.

最后一段“可怕的消息”指的是(  )

A.《国际法庭科学杂志:遗传学》在网络上的发表

B.美国法律分析家科恩对伪造DNA 证据研究的看法

C.以色列科学家发现DNA 的血液和唾液样本可以伪造

D.弗兰肯博士的关于DNA 证据可以伪造的研究成果

4.5.

本文意在说明(  )

A.DNA 证据的伪造将给警方和军方带来严峻挑战

B.DNA 证据可以伪造,故并不完全可靠

C.伪造DNA 检测结果的两种方法

D.DNA 数据库防入侵技术亟需提升

宇宙尘埃对于恒星和行星的诞生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对于恒星和岩石行星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提供形成生命的基本成分。但是早期的宇宙中为何有那么多的尘埃,这仍然是个谜。许多天体物理学家们认为,尘埃是短命的大型恒星作为超新星爆炸死亡期间形成的。然而,对银河系附近的超新星所进行的一些观测表明,这样所产生的尘埃不多,无法解释早期宇宙中出现的大量尘埃。不久前,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记录了一颗超新星在爆炸后几周至爆炸后2.5年期间尘埃的形成过程,揭开了尘埃形成的神秘面纱。研究揭示了超大尘埃颗粒的形成过程,说明这些颗粒能够承受恒星爆炸带来的冲击;研究还表明,尘埃的产生开始时缓慢,但后来就加速了。

丹麦奥尔胡斯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克里斯塔·高尔和他的同事们监视了超新星SN2010j1,这是最初于2010年在附近星系中发现的一颗超新星。研究小组利用智利帕拉那山极大望远镜上的光谱仪,测量了尘埃颗粒所吸收的可见光量以及那些颗粒本身释放的红外辐射量。

研究小组得出结论:在爆炸之后40天至240天之间出现的尘埃            是由恒星变为超新星之前被驱逐出去的材料构成的,因为唯一的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超新星本身抛射到星际空间的残骸。高尔指出,在爆炸之后那么短的时间内,残骸温度太高,无法凝结成尘埃颗粒。爆炸后这一阶段中,随着来自超新星不断扩张的冲击波一扫而过,先前喷射出去的物质被压缩成低温浓密的外壳,这是尘埃结合积聚的极佳环境。

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天文学家鲁比娜·科塔克说,研究小组的数据是特别具有说服力的,因为他们提供的系列波长数据同步覆盖了爆炸之后几周至几年的情况,所提供的信息同时包含了尘埃颗粒的大小和成分情况。科塔克说:“除了最近最明亮的超新星事件之外,在所有其他事件中都很难获得这么全面的覆盖信息。”

让天文学家们感到吃惊的是,他们发现:相对于银河系的标准来说,这些尘埃颗粒是巨大的,直径在1至4.2微米,至少4倍于在银河系恒星系统之间所发现的典型的尘埃颗粒宽度。高尔指出,大型尘埃颗粒更加难以形成,但是当超新星释放的冲击波向星际物质冲击的时候,大型颗粒不至于被其摧毁,这一点很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大型颗粒存在的时间更长。而在此之前,在太阳系发现过大型的星际尘埃颗粒。

在早期观察中,超新星SN2010j1周围的尘埃量相对较少,相当于不到太阳质量的万分之一。但是,在爆炸后500天至868天期间,尘埃形成加速,尘埃质量增加了10倍多。高尔称,这一增速标志着超新星的尘埃产出过度到另一个阶段。一旦超新星暴发期间产生的富碳物质和其他残骸得到充分的冷却,就开始结合在一起形成尘埃,加速了尘埃的产出。在第868天,当高尔的研究小组最后一次观察这棵超新星的时候,尘埃量已经增加到太阳质量的0.04倍,或者说相当于地球质量的830倍了。

如果尘埃产出不断增加的态势继续下去的话,20年之后超新星SN2010j1所产出的尘埃量就会相当于半个太阳的质量,类似于在得到广泛观察的超新星SN1987A周围所观测到的尘埃量。高尔说,如果早期宇宙中的大型超新星以同样的速度产出尘埃,那么的确可以解释在早期宇宙中所观测到的尘埃量。

5.1.文章主要在试图回答什么问题?(  )

A.早期的宇宙中有大量尘埃的原因

B.宇宙尘埃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领域

C.为何大型颗粒存在的时间更长

D.尘埃产生先缓慢后加速的原因

5.2.文章第三段的划横线处应填入(  )。

A.大概

B.或许

C.一定

D.并非

5.3.文章第六段中共有几个错别字?(  )

A.2

B.3

C.4

D.5

5.4.以下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SN2010j1是一颗于2010年发现的银河系超新星

B.“大型颗粒存在的时间更长”已有了确切的解释

C.在超新星SN1987A周围所观测到的尘埃量超过半个太阳的质量

D.天文学家对超新星SN2010j1的观测揭开了尘埃形成的神秘面纱

推荐课程
相关文章
地方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官方微信
在线课程
国考专题
我要提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