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区网站:
考试类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辅导 > 模拟题 > 2017年公务员面试热点:24节气申遗成功

2017年公务员面试热点:24节气申遗成功

2017-04-19 14:46:09 字号: | | 推荐课程 公务员考试网官方指定备考课程——必胜课

  【相关背景】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11月30日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下称“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会议中心召开。11月30日下午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题目预测】
 
  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24节气申遗成功,谈谈你的看法?
 
  【各方言论】
 
   央广网:12月23日,中国艺术研究院民俗学者张西昌做客郑州轻工业学院的非遗大讲堂,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再认识和人文化,它不仅为农事生产提供标示,同时也因地域、族群、信仰、生活方式等差异而不断衍生丰富的民俗,如注入立春、冬至、清明等一些重要节气以及‘咬春’、‘踏青’等趣味盎然的民俗。可以说,它是农业文明的线索与基石。”同时,他认为,二十四节气作为一个整体,其价值才能完整显现。
 
   人民网: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彭牧也提出,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基于直接的生产、生活经验而形成的时间知识和实践的体系,它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世界观和生命观。节气不仅仅是人对于自然宇宙的观察与体认的结果,更是人作为自然与文化共同的产物,在与自然的和谐互动中对生命节律的深刻洞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的萧放进一步阐释了中国古代的时间制度与宇宙观的关系: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一套思维方式,比如阴阳五行的观念,主要用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来理解时间的流转。比如,古人会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变化的关键期,阴气处于最高点,但阳气开始发生。中国人从来没有固定的看法,习惯在流转中理解世界,理解时间。最寒冷的时期,看到阳气发生所带来的温暖的气息,在近似绝望的环境中营造希望的心境。
 
   新华网: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施爱东也提出,围绕着二十四节气习俗的知识早已在历史的传承中被模糊和混淆,以至于成为了“冷知识”,比如,现在人们已经很难理解古人分别创造一个“年”和一个“岁”有什么意义,其实,“年”是指从大年初一子时始到大年三十亥时末这样一个世俗时间的朔望月周期,而“岁”则是指从今年立春开始至明年立春之前的太阳年周期。也就是说,年主要是阴历,普通年是12个月,也即354天,如逢闰年,则是13个月共383天,或384天,年的时间长度是不固定的。而岁是阳历,从今年立春算起,到明年立春前止,它是精确的太阳回归年,时间是固定的365.2422日。所以“年”和“岁”是不一样的。而我们熟知的十二生肖,就是依照干支纪年中的地支系统而衍生出来的,而干支年就是最富中国特色的阳历年,也即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的太阳回归年,所以说,十二生肖本质上也是阳历生肖。这种知识的混沌状态,会让我们以为古人吃饱了饭没事干,生出这么多意义重复的字词--我们对于古人的许多误解,其实都是缘于我们遗失了理解的钥匙。这些冷知识未必是今天物质文明发展的必备武装。但是,理解它们,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对自己的祖先多一点敬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诗意。
 
  【参考解析】
 
  小的时候,“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在有文化的老一辈人和年轻人那里我想不仅仅是耳熟能详,更多的可能是烂熟于心;如今,它申遗成功,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自豪。
 
  第一,“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表明,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进一步获得了世界认可。短短的28个字道出了中国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无形中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唤起了一代代青年的文化自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强国的理念。
 
  第二,“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这件事,其实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中国自古是个农业大国,过去大部分农耕成果几乎都是靠天收,农民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掌握自然规律,才能战胜天灾取得丰收。“二十四节气”成功的申遗,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一种高度概括总结,有利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持续性发展。
 
  第三,“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助于扩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增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对一个民族来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传统文化记忆和精神血脉的延续。在古代,那个时候华夏民族没有任何的观测仪器,我们的祖辈们凭借着简单的肉眼观察以及多年来的耕作经验,慢慢推敲摸索,于是发现了日影长短、太阳位置和冬夏交替间的内在联系,创造出了最初的夏至和冬至的概念,得出“二十四节气”来为农业提供指导。
 
  然而,在我国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上,“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不仅仅是值得记录的勋章,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探索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经验,让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前行。
 
  第一,我们可以借助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契机,政府各部门可以联动学校、社区等加强对“二十四节气”的宣传,从而加强全社会对“二十四节气”知识的普及与价值功能认识,那些富有诗意的名称:惊蛰、清明、谷雨、芒种、白露……更是意境悠远,美得让人心尖儿打颤,我们要通过宣传让它在社区、家庭、学校的落地生根。
 
  第二,我们可以利用“二十四节气”文化,在不同的节气开展不同的活动,让大家可以更加直接的感知与节气相关的东西,从而把节气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同时激发人们形成对于“二十四节气”的文化自信和传承自觉。
 
  第三,我们可以动员各种社会力量,特别是可以发挥自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利用自媒体和新媒体,通过一些创新的方式积极的推动社会力量有组织有计划的保护传统和传承传统文化,从而极大地促进“二十四节气”的重振复兴。
 
  总之,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参与,让与节气相关的文化成为一种生活仪式甚至特定的生活方式,这样“二十四节气”才不会仅仅是过去古人留下来的传统遗产,而会成为一种不断再生产的资产。
 
  最后我相信,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里,中国的身影会越来越多,中华民族将会以最好的姿态向全世界展现“美丽中国”!


 
地方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官方微信
在线课程
国考专题
我要提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