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区网站:
考试类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辅导 > 热点时评 >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所有干部,都是“网管”干部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所有干部,都是“网管”干部

2017-04-24 09:43:21 字号: | | 推荐课程 公务员考试网官方指定备考课程——必胜课
  所有干部,都是“网管”干部
 
  近日,青岛一男子谩骂护林员的视频在网上热传。据悉,清明节期间,有关部门对崂山实行管制,禁止携带火具等上山。此举引发一名上坟男子的不满,视频显示,此人整整辱骂一工作人员3分29秒,“我给你5分钟时间,你要不让开,老子今儿晚上灭你九族”“青岛人都知道我姓啥名谁”……网络视频扩散后,全国人民都知道他姓啥名谁了。日前,崂山警方对辱骂威胁崂山护林防火队员的嫌疑人青岛某私立学校董事长张某,作出拘留10日的处罚决定。
 
  张某哪来这么大的戾气?问题可能在他的身份,董事长“长”得久了,不“懂事”了。平时在他管理的单位,他接受监督吗?有人监督他吗?
 
  不过,网络时代,无人例外,当下,一些问题官员的失势乃至倒下,常常是从网上有关他的某个帖子开始的——网传一官员工作日午餐喝五粮液;网曝某公务员KTV撒野;网曝某厅长私生活混乱艳照外泄;网传一厅级官员修祖坟专用道……
 
  “网传”或“网曝”,涉及官员的方方面面,颇有一些杀伤力。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正在形成共识:不管你什么级别,是“中管”“省管”,还是“市管”“县管”,互联网时代的官员一律都是“网管”。立身行事,讲话发言,不仅要接受组织监督,同样要接受网络检验。
 
  应该承认,“网管”显效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尊重民意的体现。网络社区,谈笑有鸿儒,往来有白丁,民情民意能有充分的释放或呈现。
 
  但不得不说,“网管”虽有奇效,却依然还没有跳出“人治”那一套。为什么人民群众通过正常渠道,一层一级反映干部队伍的问题,常常不如网络来得立竿见影、别有一功?为什么传统的媒体舆论没有更多更好地履行应有的监督作用?有一种解释是,有时候,一旦有网络舆情发酵,县管的干部怕市里发现,而市管的干部更怕省里追查。对这些官员来说,更怕的不是民意的张扬,不是问题的揭示,而是担心上级、上上级的问责,怕连累自己的乌纱。不能否认,一些时候一些地方,某些官之“畏民”,不是“为民”,而是“为己”。
 
  “网管”有特效,根源在线下还“缺医少药”。“网管”有效地解决了一些问题,改善了某种状态,营造了一种氛围,基层人民群众也产生新的路径依赖:有困难找网络,有问题发帖子。若长此以往,大道不畅,小道不顺,群众便真的被逼上“自由开阔”的高速网路。显然,“网管”干部背后,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的舆论喧嚣,看似运动无规则,实有一直不变的旋律,凡事涉官员与职工、与教师、与农民……等关系时,官员一定被判定是错的。这是塔西佗效应,还是偏执逻辑的滥用?众声喧哗之间,官员常常难以解释,无可辩驳。有官员朋友自嘲:在主席台上,我们是威严的领导干部,在网络上,我们是彻底的弱势群体。这种矫枉过正的舆论监督环境,固然有助于官员作风的转变、素质的养成,但是也给一些动机不纯者以可乘之机,给仇官仇富心理留下任性发挥的空间。
 
  “网管”是个新生事物,是“中管”“省管”“市管”“县管”的有益补充,问题是,“网管”怎么不被偏执逻辑利用?“网管”如何不让负面情绪绑架?——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管干部”也应“管在理上”。
 
  当然,再怎么样,干部还是得有接受“网管”的雅量和自觉。

  2017年省考笔试后,公务员考试网提醒考生:务必保存好准考证并密切关注成绩查询信息,以便考生根据估分情况,提前做好面试准备。若在备考过程中遇到瓶颈,可借助必胜公考APP (名师面试辅导+一对一答疑+海量题库刷题+业界名师押题)进行笔试和面试备考,通过使用必胜公考APP收获面试及行测申论的复习方法与技巧,轻松实现公职梦想!
地方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官方微信
在线课程
国考专题
我要提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