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区网站:
考试类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辅导 > 热点时评 >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树立科学合理幸福观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树立科学合理幸福观

2017-05-22 09:06:18 字号: | | 推荐课程:必胜技巧
  【背景链接】
 
  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如果我们要问‘人类主要关注的是什么?’我们应该能听到一种答案:‘幸福’。”改革开放前中国人避讳幸福问题,随着“中国梦”的提出,人民幸福被写在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旗帜上。近年来,人们广泛地谈论幸福,大胆地追求幸福,“幸福”成为当代中国最时尚的关键词之一。然而,不少人将幸福仅仅理解为个人的感受,似乎只要自己感觉到幸福那就是幸福,无所谓幸福的标准,当然也不可能在幸福问题上达成共识。
 
  那么,社会是否应该、是否能够在幸福问题上达成共识?回答是肯定的。这种共识就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组成部分的幸福观,即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就我国而言,假如13亿人不能在幸福问题上形成基本共识,我们怎么能够将人民幸福作为社会的共同目标去追求,怎么着眼于人民幸福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下同欲者胜”。“同欲”就是“认同”、就是“共识”。有幸福认同才有中国梦的真正实现。因此,我们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并努力使之得到普遍认同。
 
  【标准表述】
 
  [名人名言]
 
  幸福不是单纯的生理反应,是意义与快乐的结合体。
 
  ——毕淑敏
 
  幸福是生活中最好的东西,是我们的善中的最善。
 
  ——英国伦理学家朱丽娅·阿那斯
 
  幸福是一种情绪。幸福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毕淑敏
 
  [幸福观发展渊源和内涵]
 
  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的根本看法。中国人的幸福观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尚书》就提出了“寿”“富”“康宁”“攸好德”(修行美德)“考终命”(长寿善终)的所谓“五福”幸福观。后来,古老的“五福”发展成寓意吉祥的新“五福”(福、禄、寿、喜、财)。这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当前,我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多元复杂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传统幸福观的历史性嬗变。赋予幸福观以新的时代内涵,构建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当代中国人越来越认同将个人的幸福与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家庭、和谐的社会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紧密联系起来。过上好的生活是幸福的核心,但好的生活不再被仅仅理解为传统社会的“五福”,也不再被仅仅理解为更多资源的占有和物质欲望的满足,而是被理解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高尚的人格是幸福的主观条件,它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仁义道德,而是优良品格、丰富知识、卓越能力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美好的家庭、和谐的社会、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幸福的客观条件,它们也都被赋予了现代意蕴。今天,过上幸福生活不仅需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还需要构建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新内涵勾勒了当代中国人幸福观的轮廓,但要构建系统完整的幸福观,还需要在理论研究上多下功夫。
 
  [幸福观存在问题]
 
  一是贫富差距增大带来的幸福标准畸形。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大量散布不利于我国健康发展的恶意信息,很容易影响到缺乏是非观或者政治敏感度不足的民众,劳动正向性引导作用及对幸福的给予能力被弱化。在社会监督和网络监管不足的前提下,其负面影响由线上向线下蔓延,幸福观领域由此遭到污染。据CCTV针对中国经济生活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家庭收入能否主导幸福以年收入20万元人民币为门槛,而美国却是以7.5万美元为门槛。在收入高的家庭中,民众的幸福感同样存在两个极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追求与多种幸福观念相互碰撞和冲突并行,部分人对物质财富的趋之若鹜,使社会心态偏向拜金主义,也使国人眼花缭乱,甚至陷入错误的幸福观中。与改革开放之前国人对物质淡漠而对精神领域狂热不同,现代社会中国人已经走入另外一个极端,比如不讲天理只顾人欲,不考虑法律和道德约束,使幸福观在无限膨胀的物质欲望下日渐畸形化。
 
  二是多种心态刺激下幸福观的多元异化。很多人将获取物质和金钱视为通向幸福的唯一正确路径,认为消费层次和消费数量的改善就意味着幸福感的增加。此种虚假的幸福观念不仅在高收入群体中存在,在低收入群体中同样因虚荣和盲目攀比,导致需求和幸福观的异化。除幸福观被异化成物质和消费观念外,以权力为追求目标、一切行为听从权力指挥的幸福观念也正逐渐成为幸福观误区的主流。“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青少年群体中渗透力度不断强化,家长为保障孩子获得荣誉和奖项,不惜造假或耗费重金,此类追求权力的欲望和行为,同样使得精神生活荒芜化,心灵和权力失和,价值观和信仰逐步丧失。
 
  [两种幸福观辨析]
 
  在我国公众持有的各种幸福观中,有两种十分流行。一种可谓之为资源占有幸福观,它把幸福等同于占有资源(金钱、财富、权力等等),认为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越幸福。另一种把幸福看作是感性欲望(物质欲望)的满足,以为感性欲望越是得到满足、获得的享受越多越是幸福。这种物质享受幸福观比前一种幸福观更为流行,为更多的人所奉行。
 
  这两种幸福观自古以来就存在,它们虽然在人性中有其根源,但受到市场经济利益驱动机制的激发,从过去的羞羞答答走向了今天的大胆直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谋求利益最大化成为人们行为的普遍动机。所有社会资源本身都是利益,而且可以作为带来更大利益的资本。于是,在不少人那里,占有资源便不再是作为幸福的必要条件,而成为人生的目标,成为自我实现的标志。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后果是消费主义盛行。市场主体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断刺激和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给人们欲望的满足提供了目不暇接、花样翻新的产品和服务。在这种消费主义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很容易以为欲望得到越多满足、得到越高层次的满足就越幸福。于是,物质享受幸福观便流行起来。
 
  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幸福观,已经导致和可能导致人生与社会问题。
 
  资源占有幸福观最大的问题是会导致人生异化,即将作为幸福条件的占有资源当作了幸福本身,并受控于占有欲,从而损害人生和社会。占有一定的资源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但它只是幸福的条件而不是幸福本身。一旦将资源占有当作人生目的加以追求,当作幸福本身,那么占有欲望就会不断膨胀,最后充斥整个心灵,人不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成为不断膨胀的贪欲的奴隶。
 
  物质享受幸福观的问题不在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在于仅局限于此而忽视了人的其他需要的满足,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人的需要或欲望有不同的层次,物质需要是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除此之外,人还有情感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以及马斯洛所说的基本需要之上的自我实现需要。所有这些需要都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心理才能平衡与和谐,否则就会发生心理问题,甚至会患上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必然会导致这样的恶性循环:欲望得不到满足会感到痛苦、郁闷、愤懑,得到满足又会感到无聊,于是又会追求更多、更强烈的欲望的满足,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心灵不能承受欲望之重。
 
  [基本原则]
 
  构建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要以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为根本旨归。人民幸福离不开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因为这是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如果国家贫弱、民族衰微,人民幸福就无从谈起。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就要满足人民长期性、普遍性的要求。我们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归根结底是要让全国人民普遍过上长久幸福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追求、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保障的幸福观。
 
  构建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还要反映和回应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当代中国人的幸福生活需要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环境,这也是全人类走向幸福生活的共同目标追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追求,协和万邦、和而不同、泛爱众、兼相爱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构建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应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大潮,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将人类共同价值深深植入我们的幸福观中。
 
  [参考对策]
 
  一、以政府为导向,运用政策重树劳动幸福观地位。在我国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尤为重视各项精神倡导和对精神领域的宏观调控、指引,以政策的形式予以展现,增加其普及率和影响力。比如中国梦的提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推广。随着人的因素和地位的不断改善,人类社会进步与劳动之间的相关性,尊重人与尊重劳动和创造之间的相关性,尊重创新和人才与尊重知识和劳动的相关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思考。为此,可以将中国梦所倡导的实干精神与弘扬劳动幸福观、凝聚中国力量等融合起来,利用国家相关政策及舆论传播的社会影响力、专业性和主动性等,不断强化社会各界民众对劳动导向的幸福观念的认可和信任。
 
  二、以劳动幸福观为核心,多种媒体合力增加普及宣传力度。在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指引下,将个人放在以劳动为前提的具体劳动关系中,不断满足个人合理需要,将其全面发展作为引导目标,为其提供借助劳动通道就可以获得幸福的平台和机会。这才是国人必须坚持崇尚劳动光荣,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劳动功能,将劳动者所得、所能、所愿有机结合,进而创造出正确幸福观的指导思想。
 
  就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幸福和劳动的应然性关系尚未建立,使得劳动地位无法得到基本保障和肯定。因此需要奠定社会幸福观中劳动的核心地位,使其成为所有幸福观中的核心要素,并伴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导,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向社会大众群体进行推广,逐步将劳动幸福观植入大多数民众内心之中。在进行劳动幸福观倡导和推广的过程中,需要切实看到形态各异的幸福观中所存在的同一性缺失的问题,因此需要剔除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相悖的幸福观,引导、调整其他价值观向劳动主导价值观聚合。
 
  三、确保多种价值观内涵的一致性。个体幸福价值观因为个体思维的差异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大多从人类个体的生活常态角度出发,缺乏长远性和整体性,具有功利性和细节性,缺乏对整体事物发展规律的思考,难以与人民根本利益和社会最终发展需求相统一。因此必须保障不同价值观取向内涵的一致性,这也是保持社会凝聚力,防止价值观和社会精神文化导向分崩离析的杀手锏。
 
  四、走出盲目倡导误区,培养劳动幸福观环境。在劳动幸福观倡导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意识到个体劳动能力和观念所存在的差异,必须明确劳动作为人类获取幸福的必要途径,不能好高骛远。劳动幸福观作为主导性幸福观念,同样需要依靠完善的环境来成长。对于当前我国出现的“劳动无用论”等错误观念,建议加大各类技能型培训机构的构建力度,甚至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创办符合不同劳动者需要的技能培训班。只有将就业和技能培训进行对应性匹配,才能真正做到供求平衡,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因城镇化发展而带来的各类就业难问题。这将是劳动幸福观深入人心的基础条件。
 
  【文章重要位置设计】
 
  [精彩标题示例]
 
  1.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亦幸福
 
  2.树立健康科学幸福观
 
  [精彩开头示例]
 
  毕淑敏在《你站在金字塔的第几层》中说,“一个人就像是一粒种子,天生就有发芽的欲望。我们人类的精神内核中,存在着一个内在需要的金字塔,分成五个台阶。在金字塔的最高点,屹立着自我价值的体现和追求”。她认为:幸福就是在自我实现的路上得到的独一无二的体验,既能快乐地活在当下,也能在未来快乐地生活。真正的幸福就是在自我实现中得到乐趣。
 
  [精彩结尾示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追求,协和万邦、和而不同、泛爱众、兼相爱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当代中国人的幸福生活需要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环境,这也是全人类走向幸福生活的共同目标追求。因此构建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应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大潮,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将人类共同价值深深植入我们的幸福观中。

  公务员考试网温馨提醒考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考中脱颖而出,考生就要从当下开始认真备考,从选择专业、专业的公务员考试教材着手。介此,公务员考试网专业推荐《2018年国考笔试系统班》。该课程由业界资深老师视频讲解,全面覆盖国考知识点及必考考点,独创性地给出解答思路的每一个步骤,宛如老师当面给予指导,一步一步引导考生获取标准答案。同时,申论讲解均给出赢分要点,考生不但能准确地给自己估分,而且还能不断改善自己对于要点的敏感度与把握能力,这一能力对考生未来面试环节中要点的把握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关阅读:

  • ·2024年公务员考试时政:3月第四周时政汇总(3/18-3/24)
  • ·2024年公务员考试时政:3月第三周时政汇总(3/11-3/17)
  • ·2024年公务员考试时政:3月27日国际篇
  • ·2024年公务员考试时政:3月27日国内篇
  • ·2024年公务员考试时政:3月26日国际篇
  • 地方公务员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