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区网站:
考试类别: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申论辅导 > 申论指导 > 2017年申论写作指导:解读申论关键词

2017年申论写作指导:解读申论关键词

2017-05-23 10:17:24 字号: | | 推荐课程:必胜技巧 来源:公考资讯网
  2018年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告尚未公布。根据2017年公告我们预测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将在10月下旬进行。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与申论。距离笔试还有半年的时间,广大考生备考复习时间比较充裕,只要能有效的安排好复习时间,相信在后来的国考考场上必然能取得好成绩。申论一直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顽石,只有抓住了技巧,才能征服它。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解读申论中的关键词。(加老师QQ 3478856235申请进群,领取2018备考资料+视频课程)
 
  一、五类常用申论关键词
 
  申论常用的关键词有很多种类,下面先给大家列举几类,并结合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中总结的一些例子来方便考生透彻了解。
 
  (一)思想观念类
 
  词汇总结:
 
  问题与原因:消极、落后、滞后、不正确。
 
  对策措施:树立、端正、转变。
 
  【例如】
 
  1:把安全发展理念放到重要位置,把安全生产要求贯彻到建设全过程。
 
  2:转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念。
 
  3:转变村民与基层干部的不正确观念,重视农村环境卫生保护工作。
 
  4:基层领导转变观念,科学定位,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二)宣传教育类
 
  词汇总结:
 
  问题与原因:不到位、不足、缺乏、不重视;
 
  对策措施:加大、加强……力度、培养、引进、重视。
 
  【例如】
 
  1:政府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协助企业加强员工培训。
 
  2: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导致领导缺乏大局意识,运营者对法规不了解。
 
  3: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农村文化建设。
 
  4:通过培训培养人才。
 
  (三)法律法规类
 
  词汇总结:
 
  问题、原因:(法律法规)缺失、不完善、不健全;(立法执法)不足、滞后、不严、不统一、力度不够
 
  对策措施:完善、修订、建立健全;统一、加大、加强。
 
  【例如】
 
  1:法律体系不完善、统一安全立法;法规不健全。法律中的矛盾冲突严重,漏洞较多;法律对恶意超载的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
 
  2:立法漏洞。法律间有交叉重合,有矛盾冲突。必须对法律进行修订、补充、解释;完善的立法是良好的管理基础,加强法制建设,修订法律中的矛盾冲突,统一处罚标准。
 
  3:加强立法,用法律手段规范手机短信。
 
  (四)保障服务类
 
  词汇总结:
 
  1、问题与原因:不到位、不完善、缺失、水平低
 
  2、对策措施:建立、完善、加强、规范
 
  【例如】
 
  1:做好服务工作,维护好市场秩序。
 
  2: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其子女上学问题,推进医疗、工伤等保障制度,改善居住条件。
 
  3: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整合资源,加强培训;改善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建立全国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发行全国通用社会保障卡。
 
  4:政府转变职能,改善服务水平,做好市场服务。
 
  (五)管理监督类
 
  词汇总结:
 
  问题、原因:机构(体制、体系)不统一(多头、混乱)、不到位。
 
  对策措施:统一、完善、规范、加强
 
  【例如】
 
  1:管理体制混乱,建立统一管理机构;安全执法监督体系混乱、形成食品安全监督和检测体系。
 
  2: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市民要承担监督、举报的义务。
 
  3:管理不到位。
 
  4:缺乏安全监督管理;坚持依法规范和监督管理地铁建设。
 
  5:政府加强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市场监管体系和信用体系。
 
  二、关键词解读
 
  申论是一种虚拟行政行为,其行文应当具有行政机关行文的一般特征:准确、简明、规范、清晰、和谐。这些词语在申论命题中就体现成为申论题目常见的作答要求。正确理解这些作答要求,按照作答要求作答,是确保考生作答方向正确的保证。
 
  1.简明
 
  所谓简明,就是要剔除语言中一切冗余信息,将主要的信息凸显出来。要力求用最精要的文字符号实现预定的表达目的。
 
  2.准确
 
  所谓准确,是指语言传输的信息绝不能有歧义。其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员、范围、性质、程度等必须明确,解释要具有唯一性。赞同、反对、肯定、否定,态度必须鲜明,不能含糊其辞。
 
  3.清晰
 
  所谓清晰,是指用语的条理清晰,应能把握主次,辨明因果,从表达目的出发,安排句序、段次;语句之间、段落之间都要体现出合理、严谨的逻辑关系,力求将意义传达到最佳。
 
  4.规范
 
  所谓规范,有两层含义。一是文章中使用的词语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适于审阅者需要;二是要语出有据,不用方言,避免俗语,力戒生僻用语。语言应以得体、庄重为上。
 
  5.和谐
 
  所谓和谐,是指文章的理、据相谐。理,是观点、意见;据,是材料、实际情况。后者是对前者的支撑,二者要有必然的、内在的联系。“理”之正确与“据”之充实,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时间如白驹过隙,2018年国家公务员笔试将在10月下旬正式启动,准备2018年国考的同学们,现在必须要将国考备考复习列入关键点日程。公务员考试网建议考生:有效使用必胜公考APP(专业老师讲解+海量题库刷题+免费一对一答疑),通过必胜公考APP业界专业老师传授的行测、申论复习方法与技巧,最大限度地完善充实并且改善自身的竞争实力。有耕耘就会有收获,备战国考,必胜公考APP助考生实现行测、申论高分,华丽转身,实现公职梦想!

相关阅读:

  • ·2023年公务员考试时政:6月2日国际篇
  • ·2023年公务员考试时政:6月2日国内篇
  • ·2023年山东公务员考试补录公告汇总(740人)
  • ·2023年山东枣庄市补充录用公务员考试公告(29人)
  • ·2023年山东淄博市补充录用公务员考试公告(27人)
  • ·2023年山东烟台市补充录用公务员考试公告(95人)
  • ·2023年山东泰安市补充录用公务员考试公告(44人)
  • ·2023年山东青岛市补充录用公务员考试公告(51人)
  • params['domain']?>
    地方公务员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