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区网站:
考试类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7)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7)

2018-02-01 06:40:00 字号: | | 推荐课程:必胜技巧
科技对学术进程影响巨大,影响中国学术进程的科技活动,有三个重要的关键点,一是纸的发明,二是印刷技术的普及,三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异军突起(古籍数字化为其中之一)。前二者对学术的巨大作用已被历史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左右学术的趋向也初露端倪。
不过,人们在认识科技与学术的关系时,往往关注积极方面。比如人们认为纸张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书籍的出版和文学的繁荣;汉末魏晋时期纸张取代简牍极大地促进了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雕版印刷的积极作用也被充分认识。两末时期的刻书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教育文化传播,并且作为一种产业加速了商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都市文化的布局,对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不讲或少讲并不等于存在,事实上早在北宋,苏轼等人已经开始思考印刷流行对文人的影响。苏轼认为,书籍多且易得,反而使记忆力衰退。对此问题,叶梦得亦颇有体悟。其《石林燕语》指出刻本书籍广泛传播后的两个弊端:一是读书人育读灭裂,和苏轼的担忧相同;二是刻本流行后,其据以刊刻的刻本反而不被重视,导致讹谬之处无法刊正。
感知数学化与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一样,虽然也对学术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却是历史的必然,无可逆转。根据历史经验预测数字化进程,可能有两个特点:一是数字化感知最终取代纸本书籍,二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从历史来看,纸书取代简牍,印刷取代抄写,都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经济成本的降低需要技术改进的支持,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比如纸张起初很稀有,只有特权阶层才能享用,随着技术改进、成本降低,纸张才逐渐普及。二是因为观念的变化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汉末魏初重简轻纸,对粗糙的纸张并不认同,纸的应用往往与俗文化连在一起。但最终纸张的轻便廉价等好处慢慢为人接受,逐渐取代简牍。纸简替代的完成约在魏晋时期,刻本取替写本则在明清刻书产业全面兴隆之后方才完成,均完成了较长的一段时期。可以设想,电子文本全面取代纸本同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电子出版得到官方认可,电子文献征引获得“合法性”,各种电子书籍和电子商品全面普及等等,均需漫长的时日。
1.1.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很少将学术与政治环境联系起来

B.没有比纸和印刷更重要的发明了

C.科技进步会影响人的“心理”活动

D.科技对学术的负面作用却鲜少提及

1.2.下列哪项属于科技对学术的消极影响?(    )

A.纸张的发明和应用促成文化普及

B.两宋刻书作为一种产业加速商业经济的发展

C.印刷术的推广促进教育文化传播

D.刻本流行使得据以刊刻的抄本反而不被重视

1.3.下列哪项最有可能是苏轼的观点?(    )

A.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B.世既一以板本为正,而藏本日亡,其讹谬者遂不可正,甚可惜也

C.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烨卖于市井

D.轻于蝉翼薄于纱,栏画乌丝整双斜。不用文人愁纸贵,淡黄遍种瑞香花

1.4.下列哪项与最后一段的内容不符?(    )

A.数字化古籍最终可能取代纸本书籍

B.成本降低是纸张取代简牍的重要前提

C.纸简替代在明清刻书产业全面兴隆后方才完成

D.电子文献合法征引是电子文本取代纸本的必要条件

1.5.文章接下来最有可能探讨的是(    )。

A.古籍数字化有无必要

B.古籍数字化对学术的影响

C.科技对当代文化传播的新影响

D. 纸本与电子文本共存时代的特点

据《星期日商报》报道,2月4日,英国航空航天部在对包括通讯卫星在内的一切通讯情报设施进行检测中,忽然发现军用卫星“天网”系统的一颗卫星不是拒绝接受信号,就是反应迟钝。当天,英国航空航天部组织专家研讨,就在这时,忽然来了一封电子邮件,声称他们劫持了“天网”卫星!

电子邮件称,一个黑客团体已经控制了“天网”卫星。他们是一群由电脑专家、密码专家和航空航天专家组成的团体。他们并不想搞破坏活动,由于经费不足,目前急需资助。他们成功地窃取了一颗“天网”卫星的资料,并对它进行遥控,切除了它和航天部的联系,改变卫星飞行的轨道。英国政府如果要收回卫星的控制权,必须交出赎金,否则他们就要把这颗卫星变成废铁。

由于英官方并没有公开澄清此事,所以一时间小道消息满天飞。虽然有人强调“天网”系统是封闭的系统,不可能由Internet入侵,但事实上,控制卫星的微波是开放的,截获卫星信号,夺取卫星控制权并非天方夜谭。一套信号发射系统只需要两只手提箱就可以装下,它们可以在任何地点被组装起来。而不间断地截获卫星信号,许多大学里的卫星天线就可以做到。所以单从技术上讲,“俘虏”卫星并非不可能。

“信息战争”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预言”,人们都相信它的可能性,但没有人知道它来得究竟有多快。据报道,1990年海湾战争中,美军曾经利用藏在打印机里的病毒破坏伊拉克的防空系统。俄罗斯卫星专家伊万诺夫·塔里夫说:现在争论“劫持卫星”事件的真实性已经没有意义,这条消息可以提醒各国政府,黑客已经开始对军事设施展开攻击。

2.1.

前两段的综合要义是(  )。

A.英国航空航天部发现军用“天网”系统的一颗卫星不是拒收信号,就是反应迟钝

B.一个黑客团体已经控制了英国“天网”系统中的一颗卫星,并想将它变成废铁

C.一个黑客团体想获得赎取经费,已挟持了“天网”系统中的一颗卫星

D.英国政府如不交出赎金,“天网”系统中的一颗卫星将会变成废铁

2.2.

文中提到“劫持卫星”,“劫持”的具体含义应是(  )。

A.使卫星拒收信号,或者是反应迟钝

B.一群电脑专家、密码专家和航空航天专家组成的团体,因急需经费资助而挟持了一颗“天网”卫星资料

C.窃取卫星资料,并对卫星进行遥控,切断它与航空航天部的联系,并改变卫星的飞行轨道

D.英国政府如果要收回卫星的控制权,必须要向黑客集团交出赎金

2.3.

能“劫持”别国卫星,最主要的依据是(  )。

A.因为控制卫星的微波是开放的

B.一套卫星发射系统只需两只手提箱就可以装下,且便于组装

C.许多大学的卫星天线就可截取卫星信号

D.单从技术上讲,“俘虏”卫星并非不可能

2.4.

末段中“现在争论劫持卫星事件的真实性已经没有意义”,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  )。

A.卫星能被“劫持”是不可能的,争论这个问题没有实际意义

B.卫星已经被劫持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再争论它是没有意义的

C.劫持卫星事件虽是真实的,但“劫持”它已没有实际意义了

D.争论“劫持卫星”有什么意义,这种争论是不真实的,是新闻媒体“炒”起来的

高新技术的发展,应包括健全其抗御“灾害”的功能。但迄今为止,高新技术进步并未与高可靠性工艺、高可靠性监控、高可靠性管理的系统支撑及质保体系相匹配。因此,频频出现难以预料的尴尬局面。海湾战争中,美国“爱国者”导弹命中率并不是100%,美军启用的高新技术武器竟然演出过误伤多国部队的“悲剧”。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地铁总线东中野ATS自动停车装置因失控几率不为零而发生撞车事故,嗣后又有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至于一位患关节炎的病人在接受微波治疗时,因重编他的心脏起搏器程序出现问题而致死,更迫使人们正视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

这种负效应还表现在导致高科技产业不景气的“巴洛克化”。附加在各类高技术产品上许多理想化而非实用化的机能,派不上什么用场,最多不过是未来成功的早产儿。

高新技术的“绿色化”也是人们极关注的问题。地球及其大气层是有限空间,容纳生物及平衡生态的能力存在极值。高新技术所带动的现代工业化极大发展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也同步缩小了宝贵的有限空间,“极值”再也不是想像中的数值了。诚如人言:“以马达核电子线路为帅的‘灰色技术’指挥人类向地球宣战,地球赠以甘酪和酸雨;只有当‘绿色技术’升帐后,才可能中和酸雨时代。”

人类走向航天空间30多年了,3600多颗人造星体为太空添丁,这是人类的骄傲,但“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至今外层空间的残骸、失效的整体装置、飞行物碎片、宇航员丢弃的工具等,已多达10亿余个,这无异于开辟了太空垃圾场。

高新技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已作为跨世纪的课题等待人类攻克。

3.1.

文中使用“太空垃圾场”的比喻,旨在说明(  )。

A.航天技术的负效应大于正效应

B.高新技术的负效应造成了环境污染

C.航天技术必须尽快克服负效应

D.高新技术负效应在航天领域的表现

3.2.

文中“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就第一自然段来说,最准确的理解是(  )。

A.高新技术未与高可靠性的工艺、高可靠性监控、高可靠性管理的支撑及质保体系相匹配

B.高新技术发展中不可避免产生的各种风险事故,影响了高新技术的推广

C.高新技术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尴尬局面”对其再发展带来的障碍

D.当今高技术系统的抗御“灾害”功能不够健全使其在实施中出现的危害性

3.3.

对画线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地球赠以甘酪和酸雨”的局面必须改变

B.以“高新技术”代替“灰色技术”,才可能消灭酸雨

C.减少公害,才可能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正效应

D.努力改变物质文明与公害同步发展的状况

3.4.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高新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负效应,人类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B.只有努力改善可靠性,改善实用价值,减少公害,才能克服高新技术的负效应

C.追求“巴洛克化”,将缺乏实用价值的理想机能附加在高新技术产品上,导致高科技产业不景气

D.克服高新技术的负效应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5.

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是(  )。

A.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

B.高新技术的“绿色化”

C.高新技术的发展前景

D.如何更好地发展高新技术

人体血管内的血液昼夜奔流不息。然而一旦血管出现小破口,流出的血液便会在短时间内凝固(coagulation),以阻止更多的血液流出。这种神奇的保护机制涉及一大串连锁反应,已知参与其中的物质多达数十种。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参与凝血反应的因子          ,层层递进,经过一系列级联和放大效应最终使得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正是由于后者的出现,液态的血液才慢慢转变为胶冻状并不再流动。

参与凝血反应的因子多数为蛋白质,它们在肝脏合成、降解和失活,因而肝脏功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体的凝血功能,肝功能差的患者常常会出现皮下淤血。除此之外,肝脏合成某些凝血因子还少不了一种营养素的帮助——这就是维生素K。

维生素K的促凝血作用是在1934年被一位名叫达姆(Henrik Carl Peter Dam)的丹麦科学家发现的。1929年,达姆在一项针对小鸡的实验中注意到了某种异常:当食物中长期缺乏脂类时,小鸡开始有自发出血的现象。达姆采集了鸡的血液,发现鸡血的凝固时间大大延长了。这说明脂类食物中可能存在未知的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5年之后,达姆确认麻籽中富含这种止血物质,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凝血维生素”或维生素K。

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作为谷氨酸γ羧化反应的辅因子,维生素K能够确保肝脏产生足够的正常凝血因子,继而保证凝血反应正常进行。天然维生素K(K1和K2)不溶于水,因而需要从富含脂类的食物(如动物肝脏)中摄取。但是正常情况下人体并不会缺乏维生素K,因为还有部分维生素K(K2)可经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K的吸收依赖胆汁,因此当胆汁流动的管道(胆管)被结石或肿瘤阻塞时,患者常常会发生维生素K缺乏,继而产生凝血障碍。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维生素K的合成能力不足,容易缺乏维生素K而产生出血症状。针对上述人群的出血,补充维生素K会取得很好的止血效果。

4.1.

填入文章第一段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相互依存

B.紧紧相连

C.环环相扣

D.彼此交集

4.2.

下列有关“维生素K”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在人的肝脏合成

B.存在至今不足百年

C.血管破裂时起作用

D.保障凝血因子的合成

4.3.

文章最后一段提到的“上述人群”不包括(  )。

A.新生儿

B.肝病患者

C.胆管结石患者

D.胆管肿瘤患者

4.4.

普通人并不需要补充“维生素K”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可由食物获取或由肠道生成

B.这种维生素不能与水相融

C.一般很少发生血管破裂现象

D.人体肠道内菌群非常丰富

4.5.

下列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最恰当的是(  )。

A.维生素K的凝血作用

B.维生素K的发现

C.人体自身的凝血功能

D.一种参与凝血的因子

5.1.

A.多媒体

B.网络计算机

C.“我的报纸”

D.网上报纸

5.2.

A.第四媒体比传统媒体更能满足个性要求

B.第四媒体是21世纪起主导作用的传媒

C.因特网综合了传统媒体最主要的优点

D.因特网将全面影响21世纪的人类生活

5.3.

A.“第四媒体”概念的提出,只是一时的潮流而已

B.在美国的各种传媒中,“第四媒体”的地位下降了

C.因特网的使用者有限,传统媒体仍是信息传播主渠道

D.因特网实际没有“信息无限”和“时效更快”的优势

5.4.

A.第四媒体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媒体

B.在10~20年内,“我的报纸”将成为主导媒体

C.一些小报停止电子版的主要原因是,“受众”数目不足生存所需的关键数目

D.第四媒体尚不能实现赢利,就很难真正取得成功

5.5.

A.大多数人不是通过网络了解克林顿案的

B.因特网在目前的传播中并不占大比例

C.因特网是在满足个性要求前提下提供交互式服务,以满足共性要求

D.第四媒体正在努力发展

相关阅读:

  •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补充录用职位表
  • ·2018年安徽省考报名结束 还有这四件事很重要
  • ·2018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数字图书馆招聘工作人员2人公告
  • ·2018年海南民航三亚空管站通导招聘公告
  • ·2018年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公告
  • 地方公务员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