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区网站:
考试类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59)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59)

热门标签: 文章阅读
2018-07-18 09:25:11 字号: | | 推荐课程 必胜技巧

由我国科学家精确绘制的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图发表在代表国际权威的英国《自然》杂志上。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在上海宣布,我国科学家独立完成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任务,对这一国际计划的贡献率达10%,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完成的最大基因组单条染色体的精确测序。

刊于《自然》杂志的论文《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序列及分析》宣布,中国科学家采用克隆步移法完成了对水稻粳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拼接后总长为3500万碱基对,精确度为99.99%,覆盖了染色体全长序列98%的区域,达到国际公认的基因组测序图的标准。

科学家们在完成序列精确测定的同时,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水稻第四号染色体所含基因进行预测分析,鉴定出4658个基因,为进一步鉴定这些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完整地测定了水稻四号染色体的着丝粒序列,这是迄今首次完成的高等生物染色体着丝粒序列,为研究着丝粒的功能、染色体的稳定性和染色体的复制提供了基础,也为开发可转化的“人工水稻或植物染色体”提供了基础。以蓝天、白云、金色水稻为封面的本期《自然》杂志,同时也刊登了日本科学家对水稻第一号染色体的精确测序。

测序专家工作组组长、中科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的韩斌博士告诉记者,第四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于2001年4月启动,首先完成精细物理图,然后采用克隆步移法大规模测序,绘制基因组完成图。此外,研究人员还对另一个亚种籼稻品种广陆矮第四号染色体的序列也进行了测定,报道了水稻两个主要栽培稻间在基因组成、顺序及DNA序列水平上的一些异同,揭示两者之间一些亲缘和进化关系,这些数据为将来整个基因水平的比较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韩斌博士还表示,目前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的序列分析结果和今后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可获得大量的水稻遗传信息和功能基因,为培育优良性状的水稻新品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此次测序成果,还将有助于了解小麦、玉米等其他重要粮食作物的遗传秘密,从而推动整个农作物基因组的研究。

1.1.

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了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任务的10%

B.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测序的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是全部水稻基因染色体中的10%

C.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的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任务占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总任务的10%

D.中国科学家对国际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这一任务的贡献率是10%

1.2.

对《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序列及分析》一文所宣布的内容信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对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经拼接后其总长为3500万碱基对,精确度为99.99%

B.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覆盖了水稻染色体全长序列的98%

C.中国科学家完成的对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图,达到了国际公认的基因组测序图的标准

D.对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是采用克隆步移法完成的

1.3.

加下划线的“大量的研究工作”是指(  )。

A.开发了可转化的“人工水稻或植物染色体”

B.将鉴定出的这4658个基因注释在染色体的准确位置上

C.对水稻第四号染色体所含基因进行预测分析,鉴定出4658个基因,完整地测定了水稻四号染色体的着丝粒序列

D.完成高等生物染色体着丝粒序列,为研究着丝粒的功能、染色体的稳定性和染色体的复制提供了基础

1.4.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是一项国际合作开发的计划,除中国科学家参加外,许多外国科学家也参与了这一计划,中国只是承担了这一计划中的部分任务

B.“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可以部分地揭示小麦、玉米等其他重要粮食作物的遗传秘密

C.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的测序成果,可为培育优良性状的水稻新品种打下良好的基础

D.研究人员对广陆矮第四号染色体的序列也进行了测定,所得数据为将来整个基因水平的比较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1.5.

下列关于第四号染色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四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于2001年4月启动

B.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的序列分析结果,可获得大量的农作物遗传信息和功能基因

C.水稻四号染色体着丝粒序列地完整测定,是迄今首次完成的高等生物染色体着丝粒序列

D.我国采用克隆步移法完成了对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

科技对学术进程影响巨大,影响中国学术进程的科技活动,有三个重要的关键点,一是纸的发明,二是印刷技术的普及,三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异军突起(古籍数字化为其中之一)。前二者对学术的巨大作用已被历史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左右学术的趋向也初露端倪。
不过,人们在认识科技与学术的关系时,往往关注积极方面。比如人们认为纸张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书籍的出版和文学的繁荣;汉末魏晋时期纸张取代简牍极大地促进了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雕版印刷的积极作用也被充分认识。两末时期的刻书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教育文化传播,并且作为一种产业加速了商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都市文化的布局,对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不讲或少讲并不等于存在,事实上早在北宋,苏轼等人已经开始思考印刷流行对文人的影响。苏轼认为,书籍多且易得,反而使记忆力衰退。对此问题,叶梦得亦颇有体悟。其《石林燕语》指出刻本书籍广泛传播后的两个弊端:一是读书人育读灭裂,和苏轼的担忧相同;二是刻本流行后,其据以刊刻的刻本反而不被重视,导致讹谬之处无法刊正。
感知数学化与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一样,虽然也对学术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却是历史的必然,无可逆转。根据历史经验预测数字化进程,可能有两个特点:一是数字化感知最终取代纸本书籍,二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从历史来看,纸书取代简牍,印刷取代抄写,都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经济成本的降低需要技术改进的支持,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比如纸张起初很稀有,只有特权阶层才能享用,随着技术改进、成本降低,纸张才逐渐普及。二是因为观念的变化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汉末魏初重简轻纸,对粗糙的纸张并不认同,纸的应用往往与俗文化连在一起。但最终纸张的轻便廉价等好处慢慢为人接受,逐渐取代简牍。纸简替代的完成约在魏晋时期,刻本取替写本则在明清刻书产业全面兴隆之后方才完成,均完成了较长的一段时期。可以设想,电子文本全面取代纸本同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电子出版得到官方认可,电子文献征引获得“合法性”,各种电子书籍和电子商品全面普及等等,均需漫长的时日。
2.1.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很少将学术与政治环境联系起来

B.没有比纸和印刷更重要的发明了

C.科技进步会影响人的“心理”活动

D.科技对学术的负面作用却鲜少提及

2.2.下列哪项属于科技对学术的消极影响?(    )

A.纸张的发明和应用促成文化普及

B.两宋刻书作为一种产业加速商业经济的发展

C.印刷术的推广促进教育文化传播

D.刻本流行使得据以刊刻的抄本反而不被重视

2.3.下列哪项最有可能是苏轼的观点?(    )

A.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B.世既一以板本为正,而藏本日亡,其讹谬者遂不可正,甚可惜也

C.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烨卖于市井

D.轻于蝉翼薄于纱,栏画乌丝整双斜。不用文人愁纸贵,淡黄遍种瑞香花

2.4.下列哪项与最后一段的内容不符?(    )

A.数字化古籍最终可能取代纸本书籍

B.成本降低是纸张取代简牍的重要前提

C.纸简替代在明清刻书产业全面兴隆后方才完成

D.电子文献合法征引是电子文本取代纸本的必要条件

2.5.文章接下来最有可能探讨的是(    )。

A.古籍数字化有无必要

B.古籍数字化对学术的影响

C.科技对当代文化传播的新影响

D. 纸本与电子文本共存时代的特点

关于“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

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曰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现代的形声字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汉代许慎《说文》有“经,织从丝也”。许慎所用的“从”,即今之形声字“纵”字的假借字。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纬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说文》又称“纬,织横丝也”。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据此,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编纬”是理所当然的。其二,古代简书并不一定是用皮绳编缀的。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写道:“所用以编简札为册者,多为丝纶。有时写作‘编’。”荀勖《穆天子传》记“燕郡魏冢所出‘皆竹简素丝编’,《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襄阳古冢所出《考工记》‘竹简书,青丝编……’居延出土汉简册”,则用麻绳。”毫无疑问,所谓“素丝编”“青丝编”都是指的丝绳。出土简册,则木简仅见用麻绳。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3.1.

作者认为《辞海》对“韦编三绝”的“韦”字解释有误,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孔子读《易》,竟然多次翻断了简册的编绳

B.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纬编”是理所当然的

C.既然“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把“韦编”写作“纬编”是合理的

D.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纬(韦)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

3.2.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尚未见到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可能是错误的

B.只有“韦编三绝”的“韦”是皮做的绳子,其余编联简册用的“韦”都是“素丝编”和“青丝编”

C.历史上未见到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是错误的

D.“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只见于史书的记载,而尚未见过用皮绳编联简册的实物

3.3.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韦”不作“熟牛皮”讲的一个原因是“韦”应是“经纬”的“纬”的假借字

B.作者除了援引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的论述外,还考证了我国古代有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C.我国已出土的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简册则用麻绳

D.简书的竹简是横排的,像织布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绳子是纵向的,像织布的纬线,所以把它称作“纬绳”或“纬编”

3.4.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易》,指的是《周易》,春秋时期即已传世

B.“我们把汉人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的用字常理的”句中的“汉人”指的是汉族人,因为当时少数民族还没有使用简册

C.本文作者对“韦”字做出了新的解释,但这并没有改变成语“韦编三绝”的含义

D.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人们借助于汉字表意的特性,在文献考证中,常能有新的发现

3.5.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关于这篇短文,作者的意图主要是(  )。

A.考证“韦编三绝”的真实性

B.作者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说明“韦”是汉代“纬”的假借字

C.对如何理解“韦编”的“韦”,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错误的

D.考证“我国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木简则用麻绳

玫瑰在植物分类上属于蔷薇科蔷薇属,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在此期间,人们通过广泛杂交,培育出数量庞大的品种群。如今,世界各地(主要是北半球地区)生长着200多个种类的玫瑰。植物学家和园艺家一般将玫瑰分成两大类,即野生玫瑰和园林玫瑰。

野生玫瑰的自然分布区域位于北纬20。至70。之间。热带地区没有蔷薇属,在南半球也没有本地产玫瑰。因此该属所覆盖的地区涉及整个欧洲、北美洲及亚洲,但北部的北极地区、南部的热带地区及亚洲内陆几个干燥地区除外。野生玫瑰在理论上应主要集中在西亚中部和南部的山区,但在大西洋沿岸的北美洲也发现了大量种类。在非洲,只有在最西北部以及埃塞俄比亚才会长有野生玫瑰。

与野生玫瑰不同,园林玫瑰是由人而不是大自然培育的,它们是人工控制培育的结果,分成各种品种,还有着品种名称(一个品种就是具有某些显著特点的一种栽培植物,这些特点在该种植物广泛繁殖后仍然保留)。为了更容易从整体上把握,大量的玫瑰品种可分为不同的群,或者分为“古典园林玫瑰”和“现代园林玫瑰”。

几乎所有园林玫瑰的祖先都来自亚洲,它们大多是被西方世界鼎鼎大名的植物猎人、博物学家欧内斯特·威尔逊带到欧洲的,他曾在1906年和1919年间到中国、日本和朝鲜旅游,并向欧洲引进很多宝贵的植物。这些品种通过杂交繁殖,生成今天五彩缤纷的玫瑰。没有它们,就不会有一季多次开花的玫瑰,不会有黄色和深红色的玫瑰,也不会有攀援玫瑰。

首批玫瑰育种专家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人,他们在巴黎郊外的实验得到拿破仑的皇后约瑟芬的大力支持。早期的品种通过扦插法、压条法、硬木切割法,偶尔还通过芽嫁接法进行繁殖。l 9世纪初,一位法国玫瑰育种家通过人工授粉创造出第一批新品种。一般认为,如果一种玫瑰所属的品种在1867年以前已经存在,它就是“古典玫瑰”,“现代玫瑰”一词也是从1867年才开始使用的,当时正值第一批杂种茶香玫瑰引进欧洲。一般而言,现代玫瑰的市场生命期限都不是很长,尽管许多古典玫瑰品种都已有150年以上的寿命。今天,市场上的大多数玫瑰品种只有5年多的寿命,之后人们就会用更新一些、经过改良的品种加以取代。

4.1.

关于野生玫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亚洲为主要原产地

B.抗干旱能力优于园林玫瑰

C.在热带地区没有分布

D.一个季节中可以多次开花

4.2.

关于园林玫瑰,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

B.几乎都是亚洲野生玫瑰的后代

C.主要分布在北纬20°至70°之间

D.广泛繁殖后品种特点容易产生变异

4.3.

文中提到法国人在玫瑰栽培方面的贡献是(  )。

A.将亚洲品种引入欧洲

B.最早采用硬木切割法育种

C.培育出第一批杂种茶香玫瑰

D.用人工授粉创造第一批新品种

4.4.

无法从最后一段中找到的信息是(  )。

A.杂种茶香玫瑰的来源

B.确定“古典玫瑰”的依据

C.早期玫瑰育种中采用的方法

D.现代玫瑰迅速更新换代的原因

4.5.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玫瑰的(  )。

A.分布

B.品种

C.繁殖技法

D.传播过程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有关人士认为,“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例如,“草图”中留下了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不少可能包含着重要的医学信息的空白又顽固地拒绝“泄露自己的秘密”。除了最先完成的22号染色体长臂中有3%被证明无法解读外,从那时以来完成的4号染色体也留有很多空白。此外,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

据国外某些杂志报道,即使到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某些基因将被忽略不计。而蛋白质作为生命三联体的最后一位“成员”,又是迄今为止最难攻克的堡垒。

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种差别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目前,生物学家已利用单个DNA中的变化来跟踪人体基因的变异,并借此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人类大部分的DNA都是“垃圾”,几乎不起什么作用或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这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的“大杂烩”。事实上,大量在维系细胞的基本功能,如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样的基因没什么两样。

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们曾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的基因。例如一种古怪的被称为“声波刺猬”的基因,它对昆虫在成熟中翅膀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相同的基因,在人的胚胎中则起着协调手臂生长和发育的作用。所以,人类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更为接近也就[    ]了。例如鼠的基因与人极为相似,它的基因组一致被描述为探明人类基因组的“罗塞塔石碑”(即为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线索的石碑)。此外,猩猩的DNA与人只相差1.5%,因而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看来,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正是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过程,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至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所以,有专家将基因比作砖块,“用它既能修车库,也可以盖摩天大楼,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

5.1.

下列对人类基因组研究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据国外有关杂志报道,即使到了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很多基因无法解读

B.“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

C.人类基因组草图只能描绘90%的基因组,因为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

D.迄今为止的研究中,只有作为生命分子三联体的最后一位“成员”——蛋白质尚未攻克

5.2.

下列对“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类曾经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基因

B.人与老鼠的基因极为相似,猩猩的DNA也与人只相差1.5%,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就在于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有基因而获得进化

C.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至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

D.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正是生物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佐证

5.3.

下列对人类基因工作组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图”中留下了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不少可能包含着重要医学信息的空白依靠目前的科技无法解读

B.生物学家已能利用单个DNA中的变化来控制人体基因的变异,并借以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的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C.人类大部分DNA几乎不起作用或者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这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这说明“万物之灵”的人类的起源实际上也是很“卑微”的

D.人类的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更为接近,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5.4.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旦科技发展可以使我们填补上草图中的空白,所有重要的医学信息便随之“泄露各自的秘密”,人类便真正成为了自由的人

B.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必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状的基因没什么两样,但重要的是各自的改良和组合,从而产生了复杂的人

C.“用它既能修车库,也可以盖摩天大楼,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是指同一个基因既可能构成低等动物,也可能构成人类

D.人体解剖学是人们从宏观上了解自己,人类基因组计划则将使人们从微观上,也就是说从根本上了解自己

5.5.

文中[   ] 应填入的词语是( )。

A.不足为怪

B.顺理成章

C.理所当然

D.见怪不怪

相关阅读:

  •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59)
  •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159)
  •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资料分析(158)
  •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数字推理(158)
  •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数学运算(158)
  • 推荐课程 必胜技巧
    地方公务员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