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区网站:
考试类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568)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568)

热门标签: 文章阅读
2019-09-22 08:07:00 字号: | |

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钢铁厂的冷却系统排出的热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纸等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之后,能使水温升高。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所排放的冷却用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量的1/3;废热水含热量约2500亿千卡,足够2.5亿立方米的水温升高10℃

热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水生物,由于水温升高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处于缺氧状态,同时又使水生生物代谢率增高而需要更多的氧,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作用下发育受阻或死亡,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平衡。此外,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疾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1965年澳大利亚曾流行过一种脑膜炎,后经科学家证实,其祸根是一种变形原虫,由于发电厂排出的热水使河水温度增高,这种变形原虫在温水中大量孳生,造成水源污染而引起了这次脑膜炎的流行

随着人口和耗能量的增长,城市排入大气的热量日益增多。按照热力学定律,人类使用的全部能量终将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太空。这样,使地面反射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热减少,沿地面空气的热减少,上升气流减弱,阻碍云雨形成,造成局部地区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热。专家们预测,如按现在的能源消耗的速度计算,每10年全球温度会升高0.1℃—0.26℃;一个世纪后即为1.0℃—2.6℃,而两极温度将上升3℃—7℃,对全球气候会有重大影响

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地利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热污染将日趋严重。然而,人们尚未有用一个量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度,这表明人们并未对热污染有足够重视。为此,科学家呼吁应尽快制订环境热污染的控制标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治热污染

1.1.下列对于“热污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热污染”是一种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的环境污染

B.“热污染”的热量来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热,愈是工业发达的国家,“热污染”愈严重

C.地面水温升高是废热对水体污染的直接表现

D.“热污染”是由于对能源的利用缺乏先进的技术造成的

1.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第三段意思的一项是(    )。

A.在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消耗的能量,最终只能转化成热,传入大气,逸向天空

B.由于地表对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热减少,使空气流动减弱,从而阻碍了云雨的形成

C.气候变暖和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原本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炎热,造成这些状况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

D.按照现在的能源消耗状况,一个世纪后,城市的温度变化要比农村更明显

1.3.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本文最适合的标题是(    )。

A.城市热污染

B.不容忽视的热污染

C.热污染的灾难说

D.热污染的温室效应

公文,以其规范的体式,法定的效力,以及体现意志的团体性和所产生作用的强制性,对写作语言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区分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但常常却容易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从语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的模糊性两个相对应上来看模糊语言的实质。模糊语言是一个语言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的语言概念。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客观事物的模糊和语言本身在内涵、外延上模糊的相对性,形成了表述事物的准确性。比如:“全国人民奋勇前进”,“全军上下努力完成”等,其中修饰“前进”的“奋勇”和修饰“完成”的“努力”,其本身在客体上就具有模糊性。

如果在此把它精确化,全国人民用多快的速度前进,全军上下用多大的力完成,从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问题在于语言上的精确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同时有的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满足某一种特殊需求在表述上要模糊的,这同样是模糊的相对性,只是客体变成了实际需要。比如,“领导一再强调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引起一些人的足够重视,其中修饰“强调”的“一再”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这里强调的频率是完全可以精确化的,三次、五次,甚至一百次、一万次,然而表述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反映“强调”的频率,而是要反映“强调”的重要性。这样,“一再”就比其他任何能确指的频率在表述效果上都更有力。

语言模糊不是一个语言概念,而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语言现象。其主要的特点是没有形成两种模糊的相对应,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精确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述语言却是精确的。比如:“队伍于某日凌晨三点以后在张家口以南集结。”人到的差不多了,开会吧!”这里的“凌晨三点以后”、“张家口以南”和“差不多”都是极其模糊的时间、范围概念,而在这里却是所需要的一个确定的时间和范围概念。这就是客观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与表述过程的模糊性的相对应。再比如:“这件事发生在大约10年前的某一天”,其中,“10年前”其本身在客体上模糊的东西,而在表述过程中的“某一天”却把它精确化,这是客观上的模糊和表述过程精确化的相对应,无论是哪一种对应,都是反映客观事物模糊而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模糊现象。这种模糊现象在公文写作过程中是绝对要避免的。

综上所说,模糊语言和语言模糊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形成了两种对应,即客观上的模糊、实际表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客观上的精确、实际表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否则,便是语言模糊。

2.1.

关于公文“模糊语言”的实质,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模糊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的语言概念

B.模糊语言是指客观事物摸糊与语言内涵外延模糊相对应,从而表述事物的准确性

C.模糊语言是从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即语言上的精确而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

D.模糊语言是指表述上的模糊,实际上比其他任何确指的频率在表达效果上都更加有力

2.2.

下列对“语言模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模糊”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语言现象

B.“语言模糊”是指客观事物和表达需要是精确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

C.“语言模糊”是指客体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性与表述过程的模糊性相对应

D.“语言模糊”是指某些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特殊需要在表述上模糊

2.3.

最末一段括号处的四个词语,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模糊 模糊 精确 精确

B.精确 精确 模糊 模糊

C.模糊 精确 模糊 精确

D.精确 模糊 精确 模糊

2.4.

下列各句中,属于语言模糊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中国指挥家汤沐海在欧洲一些很有影响的音乐节上频繁演出

B.海水深度在200 米的大陆架,蕴藏的石油有2500 亿吨,占地球已知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C.我国将于5 月12 日到6 月10 日由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 度零分、东经171 度33 分为中心,半径70 海里圆形海域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D.过去十年中,日本对外投资大幅转向东亚,投资中日元贷款比重加大,在日元长期升值的背景下,这会加重偿债负担

>你曾经在白天看过星星吗?当你蹲了太久又起身太快,或者刚好被球场上飞来的足球砸中脑袋,那你就一定看见过或经历过“眼冒金星”的感觉。这个现象有个学名,叫做“压眼闪光”。

>你也许发现了,看见“金星”跟看见别的东西不太一样;即使你闭上眼睛,冒出来的星星也不会消失不见,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盲人们虽然看不见,却同样会有“眼冒金星”的感觉。这是因为控制双眼闪光现象的是大脑的初级视皮层(俗称作VI区域)。这个区域即使在久经数十年后依然不会受到损伤。

>既然失去视觉的人不会丧失“看见”金星的能力,那能不能利用这一点帮助人恢复视觉呢?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莱特。希姆博士带着这个念头,对压缩闪光开始了新的搜索。

>    对于人的压眼闪光现象已有过不少研究,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看到的“金星”大致是星星散散分部的点或小圆形,比较暗,白色或彩色都有,但这些有限的了解距离找到视觉恢复方法的目标还差很远,探索过程中较多实验无法直接在人体实行,所以恒河猴的动物作为“替身”很有必要。

>恒河猴算是实验的常客了,在压眼闪光的研究中心它也是非常理想的研究对象。它们的视觉系统与人类相近,且初级视皮层面积大,无沟回,便于定位和操作,想要继续人类视觉恢复的研究,就先要再恒河猴上进行较为透彻全面的了解,过去的一些研究已经把恒河猴的视野向“金星”出现的位置和初级视皮层对应神经元位置定位,刺激V1的什么位置产生的“金星”会出现在哪里,尽在科学家的掌握之中。

>但只知道位置还远远不够,想要利用“金星”就像我们还需要知道一些重要信息,恒河猴看到的金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这就是希勒此处研究的主题。

>假如猴子会说话,就这个问题就好办多了, 但鉴于我们和这灵长类的亲戚无法进行语言交流,想知道金星的具体特征就需要依靠精巧的实验了。

>希勒对猴子进行了特殊的训练,使它们在视眼中出现两个点时,目光会移向更大更亮的点时,这个巧妙的训练方法,和猴子目光的移动方向,成为判断“金星”特征的利器。

>在这个实验中,猴子的视眼会出现一个光点(对照点),接着对照点下方会出现一个光点(实验点),如果猴子的注视方向没有变化,说明实验点比对照点更小或者更暗,如果猴子的目光下移,则说明实验点比对照点更大或者更亮。

>  通过插入恒河猴V1区域的电极刺激,产生不同大小的“金星”,让它们判断大小。猴子先生在重复70多次实验后,“告诉”实验者们“金星”的大小约为9-26角分,(衡量视眼中光斑半径的单位),并且改变电流大小对“金星”的大小影响不同。

>   这组实验中,猴子的视眼正中心会预设一个很小的光点(对照点)。而电板激发产生的光点(实验点)在对照点下方,在实验中视野的背景颜色会不停改变。当背景颜色与实验点颜色不同时,猴子可以看到实验点,于是会一直盯着实验点看。一旦视野背景颜色与实验点相同,实验点讲消失,猴子的目光便会上移,看着中心的对照点,每当这时研究人员就会知道激发产生的光点的颜色就为当前的背景颜色。

>同样经过70多次实验后,研究者发现“金星”其实色彩多变,但总体而言,颜色比较暗淡,都是不饱和色,包括灰暗的粉色,蓝色,绿色,黄色等。不单调的色彩对于视觉恢复是个大好消息,假如技术研发成功,盲人们大有可能看到一个色彩还算丰富的世界。

3.1.根据上文,用猴子来进行实验的的原因不包括_______。

A.很多实验无法在人体中进行

B.猴子的视觉系统与人类相近

C.猴子的初级视觉层与人类相同

D.在猴子身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研究成果

3.2.关于猴子眼中的“金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改变初级视觉层的刺激对“金星”的大小影响不大。

B.经过训练,猴子能准确的指出金星的大小和颜色

C.金星颜色多变,但颜色暗淡

D.猴子产生“金星“的原理与人类相同

3.3.对于“压眼闪光”治疗盲人。前的研究速度,下列说法最合适的是_______。

A.尚处于理论假设阶段

B.已进入动物实验阶段

C.已开始临床应用

D.在动物身上已经实现,等待人体实验

3.4.根据上文,压眼闪光来治疗盲人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

A.修复盲人的视网膜

B.让初级视皮层代替视网膜

C.让盲人直接看摄像机的图像

D.让盲人感知到闪光显示的图像

阅读下文,回答第以下题目: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译音为“克隆”。现在,“克隆”的含义已不仅指无性繁殖,也包括“无性繁殖系”。凡是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一群个体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细胞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的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一群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

克隆羊“多莉”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威尔莫特等人先给“苏格兰黑面羊”注射促性腺素,促使它排卵后,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与此同时,从怀孕三个月的“芬多席特”六龄母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核,将它注入“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中,手术完成后,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复习激换核卵,让“苏格兰黑面羊”卵细胸质与“芬多席特”母羊乳腺细胞的核相互协调,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里经历受精卵那样的分裂、发育而形成胚胎的过程。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经过一段时间后,这只“护理”体外形成胚胎的母羊产下了小绵羊“多莉”。“多莉”不是由母羊的卵细胞和公羊的精细胞受精的产物,而是“换核卵”一步步发展的结果。

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各国引起了震惊,原因在于卵细胞中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细胞核。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4.1.

下列对“克隆”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动植物通过无性繁殖而扩大繁衍后代

B.来自同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个体

C.用人工的方法将生物胚胎融合而产生的后代

D.动植物“无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系”的总称

4.2.

对第三自然段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多莉”是科学家利用两只羊的不同细胞核而“组装”成的克隆羊

B.“多莉”仍然是用母羊“护理”方法而生下的小绵羊,因而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克隆

C.克隆羊胚胎形成的过程与受精卵形成胚胎的过程是相同的

D.“多莉”是科学家利用试管受孕技术创造出来的小绵羊,因此被称为克隆羊

4.3.

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动物体中的各种细胞在功能上实际是没有分别的

B.动物体中的某些细胞具有受精卵细胞的发育功能

C.动物体中特定的某些细胞与受精卵的功能相同

D.动物体细胞在执行特殊功能时与受精卵细胞具有同样的潜在能力

4.4.

对文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正常情况下,动植物都是靠有性繁殖来繁衍后代的,克隆是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对原有繁衍方式改造的结果

B.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区别在于,有性繁殖是受精细胞经过分裂而长成胚胎,无性繁殖是通过细胞核的分裂而长成胚胎

C.“多莉”是科学家用它父母的体细胞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组装”出的克隆体,因此克隆羊“多莉”没有亲生父母

D.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各国引起了震惊,原因在于这种技术表明利用动物的体细胞也能发展成完整的生命个体

      千百年来,人们裹在梦幻的柔纱里,忘却尘世的喧嚣,单纯的心灵只愿意接受这一个李白:诗仙、醉圣、谪仙人……不,历史是斑驳的杂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______;“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是______;“长揖万圣君,还归富春山”是______;“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是______。既热中功名,又藐视权位;既超凡,又落俗;既坦荡荡,又常戚戚。这才是一个真实的李白。 

       追根究底,古代的“士”在坚持心中的“道”与应对客观的“势”的矛盾中,只能有四种选择:殉道[a]“势”,修道[b]“势”,泯道[c]“势”,[d]于“道”、“势”之间。多数的“士”并非自觉地选择了最后一中,李白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清醒地认识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他的不幸在于“达”不能“兼济”、“穷”不甘“独善”,[e],在“入世”和“出世”的矛盾冲突中度过了六十二个春秋。

5.1.在上文横线上填入相关词语,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A.隐逸 附庸 傲骨 媚态

B.隐逸 傲骨 附庸 媚态

C.傲骨 隐逸 附庸 媚态

D.傲骨 媚态 隐逸 附庸

5.2.

在文中四个加下划线的词中必须修改的是(    )。

A.热中

B.藐视

C.落俗

D.戚戚

5.3.在[a]、[b]、[c]处恰当的措辞是(    )。

A.抗 媚 避

B.避 媚 抗

C.避 抗 媚

D.抗 避 媚

5.4.在[d]处恰当的措辞是(    )。

A.徜徉

B.徘徊

C.周旋

D.出入

5.5.在[e]处恰当的措辞是(    )。

A.从而

B.因为

C.于是

D.其实

答案与解析

1.1.答案:

解析:

根据文段第一句话“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可知A选项正确。由原文“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所排放的冷却用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量的1/3;废热水含热量约2500亿千卡,足够2.5亿立方米的水温升高10℃。”可知作者以工业发达的美国为例说明“热污染”的主要来源于工业废热,那么显然,愈是工业发达的国家,“热污染”愈严重。所以B选项正确。由文中“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钢铁厂的冷却系统排出的热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纸等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之后,能使水温升高。”可知“地面水温升高是废热对水体污染的直接表现”,所以C选项正确。故排除A、B、C。由原文最后一段可知,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地利用,而不是对能源的利用缺乏先进的技术造成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2.答案:

解析:

A选项对应第三段的第二句内容“按照热力学定律,人类使用的全部能量终将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太空”,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对应第三句的“使地面反射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热减少,沿地面空气的热减少,上升气流减弱,阻碍云雨形成,造成局部地区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选项依据第四句“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热”,所以C选项也是正确的。因为文中第三段最后只提及全球气温的变化,并未对城市和农村进行比较。所以不符合原文的是D选项。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1.3.答案:

解析:

文章的第一段首先介绍热污染的定义及其危害,然后论述危害之一对水体的危害。第二段介绍另一种危害——对大气的危害。第三段指明“热污染”的根本原因同时呼吁人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防治热污染。所以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热污染危害严重,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以防治。B选项最符合文章的主旨,故本题选择B。

2.1.答案: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根据文章第二段“如果在此把……问题在于……”一句,可知C项只是为了证明“模糊语言”的特点而举出的反面的例子,并不是“模糊语言”的实质,所以C项错误,当选。A项是“模糊语言是一个语言概念,是反映……”一句的同义替换;B项是“它的最大的特点在于……”一句的同义替换;又根据第二段最后举出的“一再”的例子,正说明了表述上的模糊实际上比其他任何确指的语言在表述效果上都更加有力,所以D项也表述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2.2.答案: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D项“为了特殊需要”在文章中并没有提到,所以错误,当选。A项是文章第三段第一句话的同义替换;B、C项表述的是“语言模糊”的主要特点,点,均为第三段中的原文,均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2.3.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实词的语境填空。材料的前三段分别论述了“模糊语言”和“语言模糊”这两个概念。由最后一句“否则,便是语言模糊”可知,四个划线处所在的两个分句描述的是“模糊语言”的概念。再根据材料可知,模糊语言的特点是“客观事物的模糊和语言本身在内涵、外延上的模糊相对应,形成了表述事物的准确性”,据此前两个划线处和后两个划线处各自应呈对应关系,排除A、B项。同时,客观上的模糊与否和实际表述需要的模糊与否也构成相对应,第一个划线处应填“精确”,故正确答案为D。

2.4.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语言模糊”的特点是没有形成两种模糊的相对应。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精确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述语言却是精确的。B项中的描述用了很多精确的数字,如200米、500亿吨、三分之一等,而实际反映出的事实却需要模糊的表达,所以它是属于“语言模糊”的问题。

A项“频繁”修饰“演出”,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这里只需要表达出他演出次数之多就可以了,具体是多少场无需准确说明,所以用“模糊的”语言来表达“模糊”的客观,属于“模糊语言”。C项中的表述很准确,而发射运载火箭就需要进行十分精确地描述,该描述与客观事实相对应,不构成“语言模糊”。D项“大幅”、“很大”为模糊表述,然而表述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反映“增幅”、“比重”的具体数值,而是强调其增幅和比重之“大”,可知D项也属于“模糊语言”。

故正确答案为B。

3.1.答案:

解析: C项无中生有,根据第四段和第五段,可以得出ABD。

3.2.答案:

解析: 依据“改变电流大小对“金星”的大小影响不大”,说明A选项正确。依据“当背景颜色与实验点颜色不同时,猴子可以看到实验点”和“猴子先生在重复70多次实验后,“告诉”实验者们“金星”的大小约为9-26角分”说明B选项有合理性。依据“研究者发现“金星”其实色彩多变,但总体而言,颜色比较暗淡”说明C选项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D。

3.3.答案:

解析: 根据“假如技术研发成功,盲人们大有可能看到一个色彩还算丰富的世界”这句话中所使用的“假如”“可能”等词语可以看出,目前只是依据动物实验的一种假设。因此答案为A。

3.4.答案:

解析: 依据文章中“不单调的色彩对于视觉恢复是个大好消息”一句可知,治疗盲人的关键点在于此。加之之前猴子的实验中也着重强调了“闪光点”,因此答案为D。

4.1.答案:

解析:

A、B、D项可以第一自然段中得出,C项文中并未提及,故正确答案为C。

4.2.答案:

解析: A不正确,“多莉”仍用的是一只羊的体细胞核。D不正确,试管受孕仍然是精卵结合,不是“换核卵”技术。C正确,虽然“换核卵”与“受精卵”本身不同,但它们形成胚胎的过程一样。

4.3.答案:

解析:

A、B明显不正确,D项是对原文的曲解,将定语换成谓语用,导致意思错误。

4.4.答案:

解析:

A错误,不仅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也是动植物的繁衍方式。B错,无性繁殖是通过细胞的分裂而不是通过细胞核的分裂来繁殖,也不形成胚胎。D中震惊的原因在于卵细胞中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核。

5.1.答案:

解析: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对第一个空的解释说明,体现出一种傲骨情怀;“长揖万圣君,还归富春山”体现出了一种隐逸;“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体现出了附庸。因此,正确答案为D。

5.2.答案:

解析:

“既热中功名,又藐视权位;既超凡,又落俗;既坦荡荡,又常戚戚。这才是一个真实的李白”,这句话是用来说李白不畏权贵,超凡脱俗,坦荡的人生。“热中”表示急切的盼望得到(个人或单位的利益)----在这个意义上具有明显的消极色彩,也作“热衷”。因此,正确答案为A。

5.3.答案:

解析:

根据文段的语境可以得出“殉道”是为了对抗当时的不公,所以第一个空填入“抗”,排除B、C;“修道”是为了避开现实中的一些人或事,第二个空填入“避”,比较合适。因此,正确答案为D。

5.4.答案:

解析: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周旋”:尽量拖延时间,和对方相持下去以等待有利时机。

“[d]于‘道’、‘势’之间。多数的‘士’并非自觉地选择了最后一种,李白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可以看出,是在“道”和“势”之间选择,不确定最终的选择,有犹豫的成分在里面。因此,正确答案为B。


5.5.答案:

解析:

“他清醒地认识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他的不幸在于‘达’不能‘兼济’、‘穷’不甘‘独善’,[e],在‘入世’和‘出世’的矛盾冲突中度过了六十二个春秋”,可以看出[e]前面的内容都是在“他”解释“入世”和“出世”的矛盾冲突中度过了六十二个春秋”的原因,则[e]后面需要填入一个表示结论的词。因此,正确答案为C。

相关阅读:

  • ·2021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资料分析(207)
  • ·2021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数字推理(207)
  • ·2021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数学运算(207)
  • ·2021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逻辑判断(206)
  • ·2021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图形推理(206)
  • 地方公务员考试